12月5日,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年產30萬平方米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在武漢投產,該質子交換膜產線是國內首條全自主可控質子交換膜生產線,年產量可裝備2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投產儀式現場 圖源:長江日報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杰,國家電投集團黨組副書記、董事祖斌,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劉子清出席活動并致辭。市政協副主席干小明,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連榮等出席活動并為生產線投產儀式揭幕。國家電投氫能公司-武漢理工大學聯合技術中心武漢基地、湖北氫動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也于當天揭牌。
據介紹,該質子交換膜產線各個環節不依賴國外零部件和技術,實現了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打破了國內質子交換膜市場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的局面,也是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材料級自主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質子交換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核心部件,對電池性能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具有阻隔作用,還具有傳導質子的作用。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的專家介紹,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電池里的核心部件,技術壁壘很高,“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類似手機和電腦里的CPU”。然而,如此核心部件,此前在國內基本依靠進口,“1平方米質子交換膜重20多克,與同等重量的黃金等價?!?/p>
△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員工正在工作 圖源:長江日報
據悉,該產線可生產厚度從8微米到20微米的質子交換膜,生產出的質子交換膜與國外同類競品相比,其在質子電導率、氣體滲透率(H2)、機械強度等方面均相當或優于國內外同類競品,現已實現在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應用,已接獲多家公司采購訂單,可滿足燃料電池汽車、加濕器等多個場景的應用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杰院士表示,質子交換膜是生產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它的成本對未來氫燃料電池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今天這一產線投產意味著我國在質子交換膜高端產品領域擁有自主生產的能力,將推動我國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產業向前大步邁進。
根據武漢市今年6月發布的產業地圖,武漢經開區依托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打造車谷創新大走廊,構建“3+N”現代產業體系,到2025年形成千億元氫能產業集群。在武漢經開區先進制造產業園,有一張招商地圖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標注了全區氫能產業布局,涵蓋從質子交換膜、膜電極、氫燃料電池電堆到氫能整車生產制造的全產業鏈,集聚了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氫能企業,其中有以東風、開沃為代表的氫能整車龍頭企業;以雄韜氫雄、眾宇動力、理工氫電等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企業;以雄眾氫能為代表的加氫站建設運營企業;以康明斯、中汽研為代表的研究和檢測中心;國家電投氫能產業化項目、達安汽車檢測中心等重大項目也陸續落戶,氫能產業集群態勢初顯。武漢經開區先進制造產業區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
△ 圖源:網絡
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完善,氫能源技術在武漢經開區得到應用推廣。東風公司國內首款計劃量產的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即將量產,將在武漢和佛山展開示范運營。此外,經開區將建成湖北省首座固定式“四位一體”加氫加油站,并開展武漢市迄今最大規模的氫能源公交車示范運營項目。今年,武漢經開區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再加碼。10月8日,武漢經開區發布氫能源公交車采購中標(成交)結果公告,一次就采購了20臺氫能公交車。
內容來源網絡,長江日報,武漢發布、電車匯等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