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供給促進全省中小企業“量增質升”
1月5日,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推動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爭取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0家。
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國務院也出臺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湖北省正在量身定制《關于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實施意見》,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領航企業等優質企業快速成長。
據透露,我省將圍繞優勢行業和重點領域,結合實施產業鏈鏈長制,聚焦重點產業鏈,篩選一批有能力、有志向引領產業鏈發展的優秀企業開展培育提升,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內市場領先的“小巨人”企業,引導“小巨人”等各類企業成長為國際市場領先的單項冠軍企業,引導大企業集團發展成為具有生態主導力、國際競爭力的領航企業。力爭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0家、單項冠軍企業50家、領航企業10家,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特征的中小企業。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為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培育認定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常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培育認定的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培育認定的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關于這兩項稱號的獲取,企業都需要向注冊所在地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按要求報送材料。
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層面出臺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共提出涵蓋財稅支持、信貸支持、直接融資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創新能力提升、數字化轉型、人才智力支持、助力開拓市場、精準對接服務、萬人助萬企活動等在內的10項實事、31條具體任務。此外,部分省份也出臺了一些其他支持政策,具體請與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聯系確認。
延伸閱讀>>
輕松借、主動減、及時獎,助力中小企業快成長
湖北一年新晉規上企業1697家
小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是一地經濟實力的最直觀體現。
中小企業的困難在哪,政策就在哪“扶一把”。去年以來,我省對中小企業有獎補,有幫扶,使得中小企業整體延續了穩定恢復的態勢。前10個月,湖北省“規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新進規1697家,凈增500家,分別比上年增加345、320家,規上企業增至16269家。其中規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收和利潤總額,占比分別達到65.56%、56.33%,比全國水平分別高出7.16、5.13個百分點。
新冠肺炎疫情散發、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等不確定因素,讓中小企業面臨成本漲、訂單降、用工貴、融資難、回款慢等挑戰。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點之一。對此,我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輸血”。
直接補助、貸款貼息,給予中小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據統計,2021年全省各級財政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92.7億元,較2020年的87.5億元增長了5.94%;設立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政府投資基金47支,實際規模245億元,完成投資236億元。
以獎促融,以信促融,讓金融機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我省聯合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出臺普惠小微首貸獎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去年,省級籌措安排普惠金融發展資金8.65億元,同比增長38.96%;累計注入資本金98.46億元,撥付獎補資金2.14億元,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03省級涉企“零收費”
企業發展好,既要“活水”滋潤,亦需松綁減負。近年來,我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要求,讓中小企業在“雙零”“雙減”中受益。
從2017年5月1日起,我省停止征收綠化補償費、聯網維管費、河道砂石資源費3項省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了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對中央立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公布收費目錄清單,做到清單之外“零收費”。
去年6月,省經信廳、省財政廳印發《關于調整涉企保證金目錄清單的通知》,取消了政府采購招標保證金等11項收費項目,涉企保證金由原來的23項減少至12項,我省成為全國涉企保證金最少省份之一;7月,省政府印發《支持中小微企業降成本若干措施》,明確2021年的月租金減免幅度不低于20%。據統計,全省全年行政事業單位共計減免房租3.25億元。
不但“輸血”,更要“造血”。中小企業只有以創新為驅動才能行穩致遠。我省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一方面加快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梯度培育優質企業,另一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集聚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的作用,帶動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對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每家獎勵50萬元,對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國家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的單位,每家獎勵100萬元。同時鼓勵市縣出臺支持企業進規的獎勵政策,根據地方財力水平,對企業小進規給予10萬-3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
不僅舍得獎,更要及時兌。去年5月,省財政精簡審批環節,做到惠企政策“無申請兌付”,符合相關惠企政策條件的企業無需再提供佐證材料,財政根據資金主管部門的意見直接兌現,先后分三批撥付6900萬元獎勵資金,惠及企業57家。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繼續開展“清、減、降”專項行動,做好“為企業辦實事”,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近年來,湖北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技改轉型力度,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取得了明顯實效。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憑借細分領域的創新突圍,逐漸成長為本行業的龍頭企業,已成為湖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構建產業鏈的關鍵力量,為實現“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如此背景下,正是制造行業創新突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最佳時機。而智能裝備展會,將會是制造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極佳平臺!
華中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將于2022年9月1-4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漢陽)舉辦。以“數智賦能,科技創新”為主題,集聚行業上下游資源,聚焦金屬切削機床、鈑金成型、激光加工、數控系統、工業耗材、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測量、工/刀/夾具、塑料及包裝機械、管材及管材加工設備、模具工業、焊接切割設備、智能裝備制造、汽車裝備制造等行業熱點產品和最新技術。展會將同期舉辦第11屆武漢國際機床展、武漢智能工廠展覽會、武漢國際橡塑及包裝工業展覽會、武漢國際焊接切割設備展覽會、武漢國際汽車工程與技術展覽會、武漢國際管材及管材加工設備展覽會。預計有5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50000㎡展出面積,將吸引20000+專業觀眾前來參觀采購,分享成功解決方案,推動產業可持續的共同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為制造業強勁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武漢制造向武漢“智造”轉型,進一步促進中部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